文学院2025届研究生就业典型风采展
为充分发挥先进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在校同学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文学院特举办“研究生就业典型风采展”活动,遴选两名分别在升学深造与基层就业方面表现优异的毕业生代表,分享他们的成长历程与宝贵经验。
典型一:方圆媛——研途星光,深耕学术

姓名:方圆媛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就业方向:升学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方圆媛在读期间始终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学业成绩优异,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展现出扎实的专业素养。科研方面,她成果丰硕,不仅荣获淮北师范大学“学术新锐”论坛一等奖,还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1篇,其论文亦入选“中华多元一体的元代文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突显卓越的科研潜力。
在专注学术的同时,方圆媛还担任文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负责人,积极服务师生、组织学术活动,有效提升了沟通协调与组织管理能力,实现了学术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同步成长。
作为升学深造的优秀代表,她认为成功源于清晰的目标与持续的积累。她建议学弟学妹:“应尽早结合个人兴趣与专长明确发展方向,避免盲目努力。”她强调,硕士阶段不仅要保持优异的学业表现,更要主动参与科研,拓展学术视野。同时,她也注重全面发展,通过学生工作锻炼综合能力。她指出,“持续学习是塑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无论是专业深度还是通用技能,都不可或缺。”她鼓励同学们勇于尝试、积极进取,“将每一次挑战都视为成长的阶梯。”
方圆媛的成长轨迹,生动诠释了文学院学子在学术道路上的执着追求,也为有志于深造的同学们提供了可贵的借鉴。
典型二:刘大双——扎根基层,践行使命

姓名:刘大双
专业:中国古典文献学
就业方向:基层服务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
刘大双在校期间表现突出,曾担任班长及校研究生会宣传部负责人,积极参与各类竞赛与校园活动,多次获评“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在学科竞赛中,他屡创佳绩,包括第16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安徽省赛区三等奖、第三届安徽省大学生质量文化与品牌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以及第十届“挑战杯·华安证券”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
刘大双成功实现了从学术研究到基层工作的转型,成为投身公共服务的生动典范。他总结其成功关键在于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全面的综合素质。
关于公务员备考,他强调“方法重于题量”,重视对题型的系统归纳。针对《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他提出分模块突破策略:“言语理解需积累高频词汇、掌握语境分析;数量关系应主攻基础题,避免耗时;判断推理要提炼图形规律与逻辑公式;类比推理依赖常识储备;资料分析则需熟记公式并坚持每日练习,以提升解题速度与准确率。”在《申论》方面,他坚持“材料为王”,通过精准提炼要点与阅读权威评论,不断提升逻辑与表达能力。
除了学习方法,刘大双格外重视心态调节。他表示,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并寻找生活中的“锚点”,是维持高效学习状态的重要保障。丰富的学生工作与竞赛经历,也使他在面试中从容自信,充分展现个人能力,为顺利入职打下坚实基础。
刘大双的转型之路,充分彰显了文学院学子强大的适应力与发展潜力,其经验为正在备战公考的同学们提供了有益参考。
(文:罗小玉 /图:方圆媛、刘大双 /初审:张曼 /审校:白静 /终审:徐方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