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真意切释猜嫌》教学反思
2018年9月25日起,我们小组开始在附属中学实习,经过听课、备课、试讲等多个环节的准备之后,我接到了指导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即讲解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小说欣赏》中第三单元中的课文《情真意切释猜嫌》。选自《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词》。这是“人情与世态”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编者将《红楼梦》界定为人情小说,又为选文配以《情真意切释猜嫌》的题目,可见重点在一个“情”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对选修课程中小说的要求是“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有二,其一 是带学生品读课文中所流露出的“人情美”;其二就是品味人物语言,体验人物内心世界,把握人物性格。
在备课和试讲环节中,自己感觉自己对上述重点把握尚好,课程预设环节也得到了指导教师与同学们的认同。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在具体上课过程中自己并没有很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且有些环节存在重大失误。课后方知,纸上谈兵与课堂教学实践有着巨大的差异,认真反思,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环节设计欠合理,各教学板块时间分配严重失衡
在备课和说课时,我准备将《情真意切释猜嫌》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讲解。前三部分是由的题目分解得来——”猜嫌”由何而来,如何体现“情真意切”,“猜嫌”最终怎样得“释”。第四部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前三部分重点在分析课文人物语言,品味人情美,所以“情真意切”为重点分析讲解部分。
可是,在课堂教学时,“情真意切”的内容反而被压缩减省了,而属于课外补充的”猜嫌”的部分反而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课上我将“猜嫌”由来又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黛玉对宝钗的人品、情感、才貌三方面的“猜嫌”来补充相关材料,对宝玉和黛玉的”木石前盟”故事,元春、贾母、王夫人的事例,金钏死时宝钗的具体话语,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对此,学生已经颇有了解,其实是可以略讲,节约课堂时间的。但我提供有材料太多,太杂,学生听得费劲。课文的重点“情真意切”部分,我讲解得很乱,很杂,没有条理。我讲得糊涂,学生听得更糊涂,以致课堂气氛一度很沉闷,很尴尬。追其原因:
首先,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次要部分时间花太多,导致讲重点内容时为赶进度而压缩时间,打乱了原先设计好的框架。
其次,语言表达不够精炼准确。课堂要讲究高效,不要花最长的时间做最无效的讲解。具体到本课的教学,为“情真意切”作铺垫的前情部分,只做简洁讲述即可,能省就省,否则课堂内容就会显得太过琐碎,冗杂“嫌”讲得太多太细太真,就会影响学生对”情”的真切体会,会将课堂主要目标淹没。”嫌”的部分只应做点到为止的讲述,而我却用了整整一个课时。究其原因就是语言功底差,不能够三言两语就将问题讲得浅显易懂,清楚明白。而是拉拉杂杂讲一堆也没将问题讲明白,有时还可能把学生绕糊涂了。所以语言表达能力将是今后勤加练习的一个方向。
再次,心理素质和课堂应变能力差,听到学生回答的问题老是答不到自己想要的点,就内心慌乱不知道如何去推进下面的教学内容。例如,第二堂课刚开始时,让学生找课文第二段中最能体现宝钗对黛玉情真意切的关键词是什么的时候,学生总找不到,一再提醒还是找不到,我就不知道下面该如何进一步推进课程了,也无法用恰当的语言纠正学生错误的回答,顺其自然导出自己的答案,只能生硬地将答案给出来,其实这种做法是有伤学生积极性的。
最后,也是最主要的,就是教学准备和知识储备不够充分,教学能力有欠缺。上课前没有充分完整地熟悉教学内容。每次试讲都从开头讲,一讲到卡壳的地方就又倒回去再从开头讲,所以前面的内容可能讲了很多遍,后面的内容都没有试讲,看教案备课也有同样的问题。所以,在本课的讲解中,我对“猜嫌”部分很熟悉,而对“情真意切”很生疏。前面内容准备充分,讲得顺,讲得有感觉,就不自觉地想多讲,而且,本课所涉“猜嫌”内容多是教师补充的课外内容,学生不熟悉,教师相对讲得多,学生须回答的相对较少,不可控因素少,基本按着教案来。“情真意切”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只有师生互动,才能更好地推动教学进程。而我恰恰对此内容准备不充分,没有底气,加之本来课堂掌控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就比较差,失误是必然的。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是很敏锐很有洞察力的。教师一开口,学生就明白了你有多少准备,有多少积累。如果他们没从心里认可你,是不大愿意配合你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自己课文准备不充分,没讲好,心里紧张。学生看你没水平,没底气,不配合你。你调动不起课堂气氛,无法推动课堂进度,心里更紧张,课讲得更乱。一会儿分析宝钗对黛玉的情真意切,一会儿又跳到黛玉对宝钗的情真意切;明明在梳理故事情节,一下子又变为分析人物性格。常常出现讲到讲不下去而卡壳的情况。且课堂互动没安排好,指令性语言不明确。什么时候该小组讨论,讨论多久;什么时候该读课文,具体读哪个地方,什么时候全班齐读,什么时候分组读,都没安排恰当。这也是准备不充分引发的大问题。
授课内容不熟悉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估了自己。总觉得教案写了好几遍,也一句句分析过课文,还看过很多相关的研究论文,且课文内容并不多,应该没有问题。殊不知,写教案本身就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如第一份教案是限时写的,分析课文加写教案两小时,这之前一次也没看过课文,教案写的很粗糙,可以说是没有可行性的,这也是自身基本功不到位的问题。第二份教案是简版的,大纲式的,没对课文作详细分析;第三份教案是详版的,分块是没问题了,可是连贯性没处理好,且写教案与上课的时间相隔很久。句句分析课文的演练内容又太杂,不成体系又没归类整理,将它融入到教案中,这些都严重影响课堂内容的连贯性与系统性的因素。虽然看了与课文相关的很多论文,却存在用力过度的问题,没有融会贯通为课堂教学所用。
(二)没能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我在课堂上应变能力差,不能很好的处理学生课上的“意外事故”。说到底就是预设没做充分,无法应对生成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强拽,一味生拉硬拽让学生往自己的教案上靠。没把学生放在课堂的第一位,而是把教案放在了课堂的第一位,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如,在我问学生:“从薛宝钗极力讨好贾府位高权重者的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有学生回答说:”她是一个有谋略的人。”而我教案上的答案是一个心机深沉的人,他的答案与我的有出入。所以我又接着问:“有谋略说明什么?是不是说明她心机深。”这里教案痕迹就很重,且没有关注到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的答案也没错,这确实也说明了宝钗有谋略。“谋略”与“心机”意思都差不多,只是存在一个词的褒贬意的问题。其实这里我只需换一个问法,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可问:“现在黛玉是对宝钗存‘嫌’的,你认为黛玉会用有谋略这样的词去褒奖宝钗吗?”这样不仅让学生明白了“谋略”与“心机”的用法,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宝钗的“坏“和黛玉对她的“嫌”,也照顾到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且不显得那么生硬。有时候下面学生的回答比自己的答案更好,更能启发学生深思文本,但我害怕“节外生枝”,打乱我教学设计,所以还是按照自己的教案给答案。
2.忽视,不给予回应。忽视学生的错误答案,假装没听见,直接给出自己的正确答案。或者是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了,但是没对她的回答做任何回应。如,在所有课文内容都讲完后,我问了学生们这样一个问题:“同学对这篇课文有没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比如有没有同学对宝钗和黛玉之间的‘情真意切’持怀疑态度的?如果有,请同学们站起来和大家一同分享你的观点和看法。”确实有同学起来回答了,她说她认为宝钗对黛玉的“情真意切”是假的。宝钗现在对黛玉的好,只是为了让黛玉觉的她人真的很好。然后黛玉心生内疚,觉得自己配不上宝玉,觉得宝钗和宝玉才是真的良配,之后黛玉就自动退出这段爱情。这位同学虽然很勇敢,大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而这个看法明显是错误的,以黛玉的心性,怎么会那么容易就相信她人,心甘情愿的放弃自己的爱情。黛玉的心性是突破口。而我却因为一时没想好怎么答复和纠正她,就直接说了一句“不错,很有看法”,就让她坐下了。其实那时我可以先问问其他同学同意她的这个看法吗?如果不同意,理由是什么?这样,在给其他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的同时,我就可以整理一下自己思维,看怎么给她答复。也有可能都不用自己答复,说不定其他学生就给出答案了,但当时却完全没有出应对的策略,把一个本来可以形成课堂交流的机会白白浪费了。
二、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不仅要考虑整体教学环节的合理性,还要考虑各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
1.教学环节不能太多。一篇课文抓住一两个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就行了,不用面面俱到,否则容易遮蔽主要目标。一堂好课应该是简洁、清新、有重点、有内涵的。像中国的山水画,寥寥几笔,浓淡适宜,简单留白,韵味深厚,引人无限深思。
2.教学内容的设计要适宜、严谨
(1)教学内容不能太难,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符合学生理解水平的,学生真正需要的内容,而不是老师觉得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
(2)课外补充材料不能太多。能说明问题就行,文本才是重点,不要本末倒置。
(3)不仅教学各环节间要有连贯性,各教学环节内部也得有自己的连贯性。应抓住自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将它们串联在一起。如宝钗对黛玉的“情真意切”散落在文章的各个角落里,教学中应该将这些信息归类整理,系统性的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一目了然,而且也能够获得学习方法上的启示。
3.做好各教学环节设计的时间安排
(1)内容设计的多少要与时间对应。即根据教学时间设置各环节教学,防止内容大于时间,造成课堂节奏的紧张。
(2)内容设计的难易应与时间相匹配。以课堂导入环节为例,我设计的导入用的是宝钗的《柳絮词》和黛玉的《临江仙》,目的是想借导入引出课文的主人公。但学生理解这两首词有难度,讲解起来费了不少时间。事实证明,导入设计应是浅显易懂,生动有趣,联系文本的,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如果设计的内容太难,实在是得不偿失。
(3)设计时间分配要恰当,要有梯度。这首先与教学重难点相关,重难点要多花时间,次要内容和学生易懂的地方就应放手,该舍弃的就大胆舍弃,必须注重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学生注意力的规律性变化,也就成为课堂时间分配的依据。一节课40分钟,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段应该是课堂中间的20分钟左右,前后10 分钟学生注意力相对来说是不够集中的。所以,重点内容应放中间时段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教师课堂语言的规范与艺术性。
课堂语言不准确,容易给学生造成对课堂指令的理解错误,影响教学进程的推进。我在课上让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宝钗和黛玉的话的时候,没有把如何分组朗读表达清楚,学生朗读的时候,其中一组的学生几乎没有开口的。学生课下反映他们没听明白。这是个失误,同时也涉及到了语言艺术表述的准确性和艺术性的问题,抑扬顿挫、重点突出的语言表述,显然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语言不准确,提问模糊,使学生无法把握所问者何,学生回答自然也答不到关键点上,更谈不上对启发学生思考了。在进行知识性的讲解的时候,如果表达不准确,学生听不懂,必然要进一步解释,无端浪费了课堂时间不说,也会给学生造成表述上的不良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平时认真研究名师课堂,仔细琢磨、学习其语言艺术,并能将它融入自己的课堂语言中。还可以把自己平时试讲和正式上课时的语音录下来,分析语言表达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和改进。最为关键的是,多看书,多练笔,不断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端正教学心态,课前充分熟悉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的战。
有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在上课前也得熟悉自己的教案,何况是我们这些实习新手了。我们必须将教材吃透,反复设计各个教学环以节,不断研究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应对课堂上的各种状况。在正式上课前,将文本和教案内容了然于心是教师对学生起码的尊重,也是把控课堂的首要环节。对于我们实习学生而言,试讲必须覆盖对全部课堂内容,不能虎头蛇尾,而且试讲时,根据听课的经验多多模拟一下课堂情景,为进入课堂做充分的准备。
(四)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
1.预设。
(1)学生方面的预设。在备课时要对学生的活动作充分的预设。每设计一个教学环节,每设计一个问题都要考虑学情,最好是将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可能存在的疑问,全都用纸一条条写下来,再一条条的在旁边写好相应的对策。
(2)教师方面的预设。教师应该充分备课,教师得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充分备课不是说多给自己加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手脚。而是给自己多备应急干粮,以备不时之需。还应加强对教案的灵活性设计,不要让教案在课堂上拖着自己和学生走,而要让教案服务和服从于课堂。当然教师应该考虑自己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哪些突发状况,提前想好应急和补救措施。
2.生成
(1)学生的生成。学生是有独立思想和自由意志的人。当课堂知识与问题遇上思维活跃的学生时,往往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而老师的能力就是能不能捕捉到这些一闪而过的小火花,使它们发光发热。前文提到,学生认为宝钗虚情假意,这就是学生思维的小火花,我却没有抓住,而是眼睁睁地看着它在我面前熄灭。如果以这个回答为契机,那时我就应该抓住她的回答,将其再引回课文,从黛玉的聪明孤高的性格入手,分析如果宝钗对她当真虚情假意,黛玉不会感受不到。让学生感受宝钗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情美”,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领会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2)教师的生成。真正优秀生动的课堂教学,不应该完完全全是课前设计的呈现,而应该使学生活动触发教师的授课灵感,可以顺着这个灵感随堂设计出更利于文本解读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节。当然这个生成是以充分的教师预设为基础的。
总而言之,我这次课没讲好,主要原因还是教师基本功不扎实,知识储备不够,教学能力有欠缺。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在老师指导下,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应对策略,是我这次实习的最大收获。教师是我真正喜欢的一个职业,以这次实习为契机,我将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真正的优秀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用户登录